文化過客的目光與足跡——讀《遙遠的彩虹班》******
【光明書話】
作者:談鳳霞(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地的時事新聞瞬間傳播,風景生活也都可以一覽無余。雖然網絡縮短了時空距離,但是對于一方水土的深刻認知,唯有真正踏入才能有切身感受,而且這份感受不僅是關于異域,也連帶著我們的故土;不僅關于我們的所來、所在,也關于我們的所往。作為異國他鄉的匆匆過客,會有屬于過客的新鮮而獨到的目光,甚至也可能會留下過客的美好足跡,找到未來的行走方向。荊凡以自身南非生活經歷為藍本創作的兒童小說《遙遠的彩虹班》就鋪展著這樣的目光,銘刻著這樣的足跡,也昭示著作者對教育和文化的多重思考。
《遙遠的彩虹班》?荊凡?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一
這部小說中的異域不是我們頗為熟悉的西方歐美國家,而是相對冷門的非洲最南端。南非因其先后被荷蘭和英國殖民的歷史及世界各國移民的當代交匯,帶來眾多的民族和種族,美麗的南非成了民族的大熔爐,被譽為“彩虹之國”。故事的主人公蘇遠母子來到南非開普敦,領略了南非的山海、草原、野生動物等綺麗的自然風光,這些炫目的熱帶風光讓他們驚嘆和沉醉,但無法撫慰他們在異國的孤獨和渴望。
蘇遠一家在南非除了和一些中國朋友來往,也結識了南非當地的外國朋友,同胞鄉情和跨國友誼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情調和溫潤的感動。蘇遠一家對于文化有著開放的眼光,他們參觀南非的藝術博覽會,拜訪南非祖魯民族的友人?!安屎缰簟币徽聺饽夭实劁秩玖瞬煌褡逯g的文化藝術交流,尤其是多民族的音樂展示。音樂既凸顯了民族的特色,同時也消泯了民族的隔閡。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幫助,是他們的國際交往準則。蘇遠爸爸在外地得了瘧疾的危難之際,南非友人不離不棄地關照;在蘇遠母子騎車和開車遭遇危險之時,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讓他們感激萬分;蘇遠媽媽也接受了外國鄰居的孩子進班學習中文的請求。作者以蘇遠一家在南非的兩年生活經歷來展現南非社會的風土人情,目光中大多是欣賞,但也有對于社會治安等問題的批判。
身在異國,真正讓蘇遠母子心心念念的,是“母語中文”這片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精神家園”。?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語言是存在的家園”,語言、存在、思維三位一體。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維特根斯坦甚至主張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語言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整個文明的基礎?!哆b遠的彩虹班》并非旨在探討形而上的哲學,而是立意在于與語言緊密聯系的文化。蘇遠到達南非后,需要學習英語來更好地融入當地學校和文化;但是在情感上,他更傾心于自己的母語,更加覺察到中文的美和親切。這是目光在兩種文化之間逡巡過后的自然選擇,母語聯接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認同。定居南非的華人家長都希望下一代的孩子能夠學習中國語言,以了解和承接民族文化之根;而外國友人則出于對中國的好奇和喜愛而希望能學習中文。林如薺在開普敦開設的中文學習班收了七個不同膚色和身份的孩子,但相同的是他們對于中文的熱情。林如薺沒有把中文當作交際語言來教授,而是用心地選擇中國詩詞,傳達語言本身及其內在的文化底蘊之美。從語言哲學來說,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世界顯示的方式就不同。中國古典詩詞顯示的是優雅的詩意、含蓄的情致,可以讓孩子們觸摸中華民族的文脈,感受其雋永的氣韻,增益其對于中國的親近之心。
小說節奏舒緩,作者沒有刻意設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而是以散文般的筆致平實地講述蘇遠母子的過客生活,而學習中文則成了作者構想主體故事的情節線索,尤其在小說的后半部分更是集中筆力,層層推進地烘托這一事件之影響與意義。蘇遠一家臨回國前,費盡周折地去尋找老師來延續“永遠的彩虹班”。他們回顧過去:“兩年上課的時光像彩虹一樣閃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光,在三個人的腦子里閃過——在異國他鄉的漢語荒漠里,他們竟然在這小小的書房里挖出了一口母語的井,養育了一片小小的、小小的綠洲?!弊鳛檫^客,這片“中文綠洲”是他們在南非開普敦這個異國他鄉留下的足跡,是他們的不舍,也是欣慰。
二
在異域土地上,蘇遠母子也留下了成長的足跡。從初來乍到時對于陌生世界的忐忑、遭遇危險時的驚恐,到和南非友人交往中的融洽,再到建立中文學習班之后的適應,尤其是在中文的學與教中找到了自身的根基和價值。蘇遠變得更加自信大方,林如薺也在一連串的考驗中,找到了作者所言的“自適”。很多時候,生活環境的變化是對成長的一種催化劑——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孩子,逼著我們走出熟悉的舒適區,去面對和接受新的挑戰。這需要勇氣、耐心、智慧。在不同文化的對照甚至碰撞中,我們需要清醒地辨識自身文化的優異與缺失,去蕪存菁地吸收異域文化以取長補短,在保持自己身份之際又擴展自己的世界,并思考可以有何增進文化交流的作為并付諸實踐。
南非是一個盛產寶石的國度,在這部以南非為地點的小說中,蘇遠欣賞過南非自然界的奇特寶石,鐘情于母語中文這塊熠熠閃光的文化寶石,也珍愛跨越國界的友誼的寶石?!哆b遠的彩虹班》的“遙遠”其實暗含了遠與近: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發展了對于自身母語文化的“親近”,也生發了和異國文化及友人的“親近”,而“彩虹”的豐富顏色則代表了多元文化的包容。小說中多次寫到南非的圓形田地:“田地中,有的圓則和別的圓相互擁抱著。還有的,三三兩兩,各種排列組合。這些特別的田地,有的滿圓碧綠,有的整圓金黃,也有的被對半劈開,在同一個圓里種了兩種不同顏色的作物?!边@一描寫看似閑筆,實則是神來之筆。新奇的圓形田地既是南非的一種特色地理風貌,也象征了在這片土地上各色文化的兼容并包。圓形代表了圓融與和諧,而各種色彩的圓更是體現了當今世界所需要的和諧并存、美美與共的兼容并包精神。因此,《遙遠的彩虹班》是融匯了中華民族氣韻與當代世界氣象的文化與情感的結晶。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12日?11版)
件件有著落 事事有回音——湖南檢察機關加強代表委員聯絡工作綜述******
“我要為你們點贊!這幾年,我多次受邀參加你們組織的各類活動,見證了檢察機關深化司法民主建設、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責任與擔當,也感受到檢察機關接受監督的誠心?!苯?,湖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熊水俊對省檢察院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給予高度肯定。
近年來,湖南檢察機關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代表委員聯絡工作,帶著責任和感情辦好每一條代表建議、委員提案,讓建議、提案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12處陳年垃圾堆積被清理,16處排水系統淤堵破損被整改……去年,湘鄉市高速公路附近居民10余年的頭疼問題得以解決。
原來,滬昆高速通車以來,給當地百姓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因排水溝堵塞、垃圾處置不當、涵洞破損等原因,導致高速公路周邊村民水塘遭污染、村民農田被垃圾侵占,當地群眾意見較大。
省十三屆人大代表熊水俊了解情況后,于2022年省兩會期間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整治高速公路附屬設施遺棄以及排水邊溝堵塞問題的建議》。
面對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湖南檢察機關鄭重承諾:“檢察機關將開展公益訴訟檢察,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絕不能讓群眾的期待落空?!?/p>
此后,湘潭市檢察機關通過與人大的聯動,在全市范圍內部署開展高速公路周邊整治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推動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得到了人大代表和群眾的一致稱贊。
據了解,2018年以來,省檢察院共辦理代表建議83件、委員提案18件,內容涵蓋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和保障民生建設、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建設過硬檢察隊伍、加強基層檢察院建設等方面,所有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均按期辦結,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得到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和代表委員的充分肯定。
帶著責任和感情辦好每一條建議、提案
2022年11月22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湖南省檢察院關于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以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情況的報告》,對全省檢察機關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確保檢察權始終在陽光下行使、持續提升司法公信力給予了高度評價。
“省檢察院把代表委員聯絡工作納入黨組重要議事日程,要求全省檢察機關帶著責任和感情辦好每一條監督意見,推動湖南檢察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笔z察院辦公室(新聞辦)主任匡廣問介紹,每一件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都逐件定責任領導、定責任部門、定責任人、定辦理時限,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檢查、半年一公布”,及時準確掌握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辦理工作進度。
此外,省檢察院依托現代信息化技術創新代表委員聯絡途徑和聯絡方式,2021年在“湖南檢察”官微互動子菜單建立“聯絡之窗”,設置“活動剪影”“檢務信息”“我的印跡”“建言獻策”4個模塊,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立“掌上聯絡平臺”,實現“一鍵通話交流”。
截至目前,該平臺共有9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聯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300余人次,答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建議630余份,發布檢察信息3萬余條。
公開是公正的基石。全省檢察機關還常態化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2018年以來共邀請社會各界走進檢察、監督檢察3.9萬余人次,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視察調研、執法檢查、案件評查、聽庭評議、公開聽證等活動3.3萬余人次。(李國平 劉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