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快3邀請碼_ (中國)搜狗百科
一分快3代理2023-01-31 16:05

齊河縣搭建“四大平臺”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作者:曹志亮、王慧敏(中共齊河縣委組織部)

  近年來,齊河縣堅持把加強黨員教育作為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以加強陣地、課程、師資、宣教四大平臺建設為抓手,著力構建體系健全、富有特色、學用一體的教育機制,持續推進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一、加強“陣地平臺”建設,搭建多元培訓載體。持續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傾力打造黨員教育陣地平臺。一是高標準建設齊河縣委黨校新校區。按照“超前謀劃、著眼未來、科學實用、務求實效”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黨校新校區占地52畝,建筑面積2萬平米,設置辦公樓、教學樓、學員公寓樓、餐廳樓四個主要功能區,圖書室、閱覽室、黨建書吧、黨建活動室、健身房、職工活動室、檔案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能滿足1600人同時培訓、500人同時食宿。二是規范鄉鎮(街道)黨校建設。先后出臺《齊河縣鄉鎮(街道)黨校管理辦法》《關于開展鄉鎮(街道)黨校(黨員教育中心)“擂臺比武”暨評選縣級規范化黨?;顒?的實施方案》等,扎實推進鄉鎮(街道)黨校實體化、規范化建設。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按照“五室八有五上墻”的標準,規范鄉鎮(街道)黨校教學場所。完善機構設置,為每個鄉鎮(街道)黨校落實2個事業編,同時,將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縣管黨費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整合優勢資源,每個鄉鎮(街道)黨校打造了3處以上現場教學基地,并配備講解員。三是打造紅色教育矩陣。以“擔當”為主題,以情景體驗為主要表現形式,打造齊河黨員教育體驗基地,運行以來先后接待參訓人員3000余批次、13萬余人次,成為山東省委黨校在德州市設立的第一家現場教學基地。依托魯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后里仁莊黨支部”,建設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形象真實地展示齊河地方黨組織發展的全過程,啟用以來接待參訓黨員干部300余批次、9000余人次。同時,對全縣各類紅色資源進行整合,把革命烈士紀念館、國防教育基地等分散的紅色場所串聯起來,每個點提煉一個主題,打造具有齊河特色的“紅色教育矩陣”。

  二、加強“課程平臺”建設,提供豐富教學內容。堅持“圍繞黨的建設需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黨員干部個人需要”設置課程,致力于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和能力水平。一是抓好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統領地位,主體班次中理論和黨性教育的比例占總課時70%以上。開展形式多樣的黨性教育活動,舉辦“紅色教育進社區”“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把紅色教育送到黨員群眾身邊。舉辦“紅齊”微黨課大賽,推選優秀黨課15部。二是抓好能力提升課程。每年開設全縣中心工作解讀課,講解宣傳全縣的中心工作和縣委縣政府重大部署,解決工作思路問題。開設“提升執政能力”專題教學課程,包括提升科學決策能力、政治領導力、公共服務能力等講題,共梳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專題課30余個。三是抓好現場教學課程。開展現場教學調研活動,挖掘教學資源,提煉形成教學模塊,目前已開發經濟開發區跨越發展教學模塊、鄉村振興教學模塊、紅色齊河教學模塊等7大模塊、60個現場教學點。2022年以來,已開展了20余場現場教學,1200余名基層黨員參加了現場培訓。

  三、加強“師資平臺”建設,持續壯大師資隊伍。狠抓師資隊伍建設,探索建立“黨校專職教師、本地兼職教師、外聘客座教師”三位一體的師資力量格局。一是強化縣委黨校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人才興?!毙袆?,每年通過招考為黨校引進專業碩士以上人才1-2名,為黨校增加9個編制,編制總數達到37人。實施“誦、讀、講”三位一體的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每季度開展一次“朗誦活動”,每周三、五下午為集體閱讀日,每季度開展一次集中試講活動。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組織教師到重慶、延安等地學習先進經驗,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山東省委黨校進修學習,確保每人每年接受10天以上培訓。二是拓展兼職師資隊伍。整合全縣資源,選聘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較高、善于課堂講授的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和先進典型人物,擔任黨校兼職教師,兼職教師人才庫已達到300余人。同時,嚴格落實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縣領導和各機關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每人每年至少到黨校主體班次講1次課。三是挖掘上級和外地師資力量。用好省級“名師送教”師資庫,對接德州市委黨校專家庫,今年以來,邀請省市有關單位領導專家30余人次來齊授課。擴大選人視野,開設“齊河大講堂”,定位“前沿、實用、權威”,邀請中央部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知名專家學者來齊河作專題報告,圍繞新舊動能轉換、輿情處置、政務服務等主題,邀請20余名專家進行授課。

  四、加強“宣教平臺”建設,大力提升培訓實效。堅持把開展宣教工作作為黨員教育重點工作,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和覆蓋面。一是抓好主體班次培訓。堅持把主體班次教育作為基礎性工作,不斷探索主體班次提質增效措施。2022年以來,先后舉辦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全縣科級干部進修班等班次15期,培訓黨員干部2000余人次,同時,積極承辦省級培訓班,先后承辦全省鄉村振興專題示范培訓班1期、全省2022年度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3期。二是持續辦好“巡回黨?!?。為提升黨員培訓的覆蓋面,創建了實體化運行的“巡回黨?!?,變“等學員上門學”為“走下去上門講”,讓全縣基層黨員就近接受黨校培訓。近年來,根據運行效果不斷優化調整教學點,目前共設立了120處村級教學點和11處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教學點,2022年以來,開展培訓130余場次,培訓黨員1萬余人次。三是用好新媒體平臺。積極整合各類媒體資源,先后開通齊河黨建公眾號、齊河黨建視頻號、紅齊黨建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推出“紅齊云課堂”黨建宣傳品牌,開設我來講黨課、黨務知識我來講、我與燈塔共成長、黨的二十大每日一學小課堂、我的基地我來說等欄目,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

一分快3邀請碼

東西問·中外對話|德國和歐洲始終與中國保持對話為何重要? ******

  2022年,剛剛完成聯邦政府換屆的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開始擔任七國集團(G7)主席國。在政壇完成新老交替后,人們對中德關系可以期待多少延續性和穩定性?為何中歐之間保持對話合作、互學互鑒始終具有重要意義?歐盟對華關系的“三分法”(“伙伴、競爭者和制度對手”)為何亟待商榷?

  針對上述問題,中新社“東西問·中外對話”日前獨家對話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前副議長、德國“中國之橋”協會主席漢斯-彼得·弗里德里希(Dr. Hans-Peter Friedrich)。

  漢斯-彼得·弗里德里希表示,無論德國內政如何變化,他對德中關系保持延續性感到樂觀。他指出,面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各國政府應當攜手合作,中國和歐洲構成一條全球發展和穩定之軸,雙方需要緊密攜手、并肩前行。他認為,德國人可以從中國人身上學到如何更加樂觀地去看待技術領域取得的進步,并勇于開啟新的項目。

  針對歐盟“伙伴、競爭者和制度對手”的對華關系定位,弗里德里希指出,歐盟和中國無疑是重要的伙伴,而競爭則主要是指雙方企業之間的競爭、而非國與國的競爭。針對“制度對手”的提法,弗里德里希指出,歐盟和中國都沒有意愿改變自身的政治制度。在他看來,歐洲人有很強的動力去確保美中對抗不走向升級,確保各方能夠在一個和平的世界里攜手合作。

  以下是對話全文摘編:

  彭大偉:對于中德關系,人們可以期待多少延續性和穩定性?

  弗里德里希:從德國的角度來看,中國不僅在經濟和技術層面是一個重要的伙伴,在政治層面同樣如此。而反過來從中國的角度出發,德國也是其在歐洲的一個重要伙伴。正因如此,雙方的關系必須具有延續性。

  無論內政格局如何變化,德中之間如此重要的一系列伙伴關系都必須得到呵護。在這一方面我也感到十分樂觀。德國現在有了新一屆聯邦政府,我預計德國與中國的關系將是德國總理府的優先事項。

  奧拉夫·朔爾茨是我們德國的新一任總理。他曾擔任漢堡市市長。早在漢堡市長任內,他就為促進德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系發展做了很多工作。我預計,在就任德國總理一職后,奧拉夫·朔爾茨仍將繼續這項工作。他的政策與前任總理默克爾存在延續性。

2021年12月8日,德國新任總理朔爾茨及新政府內閣全體成員在柏林的德國聯邦議院宣誓就職。圖為朔爾茨宣誓就職。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2021年12月8日,德國新任總理朔爾茨及新政府內閣全體成員在柏林的德國聯邦議院宣誓就職。圖為朔爾茨宣誓就職。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彭大偉:德國和歐洲始終與中國保持對話,這一點為何如此重要?

  弗里德里希:首先,我相信,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當涉及到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要使得我們的星球免于“過載”,例如在環保、氣候、衛生等議題上,所有國家就都必須共同承擔責任、攜手合作。

  我們正處在新冠大流行當中,對此有切身感受。此外消除饑餓也是重要的議題。在上述議題上,全球各國政府必須進行合作,歐洲和中國當然在這其中也承擔特殊的責任。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廣袤的歐亞大陸上,我相信中國到歐洲構成一條發展之軸和穩定之軸。這條軸具有關鍵意義,因此德國和中國之間需要緊密地并肩前行。

  彭大偉:德國新一屆聯邦政府希望改善德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數字化等方面的表現。這會否開啟新的對華合作空間?

  弗里德里希:數字化和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政界面臨的兩項突出挑戰,也是經濟界和全體企業面臨的一項重大的轉型進程,這一進程必須在未來10到30年內完成。因此,數字化和應對氣候變化是所有人的日程表上最優先的議題。

  德國和中國剛好在上述領域擁有非常多的合作可能性。對兩國企業而言,上述領域也是舉足輕重的,氫能的利用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在其它很多具體領域我們兩國未來也肯定會有合作。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26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政府卸任儀式上將任期結束通知,正式交給擔任了德國總理16年之久的默克爾。當地時間2021年10月26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政府卸任儀式上將任期結束通知,正式交給擔任了德國總理16年之久的默克爾。

  彭大偉:默克爾在卸任總理前接受的最后一次專訪中表示,“德國和歐盟應該延續同中國的合作,并且雙方都能夠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您認為雙方分別可以從對方身上學到什么?

  弗里德里希:總體而言,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中國、從中國人身上學到如何更加樂觀地去看待技術領域取得的進步。德國在很多領域對革新、對新技術發展都過度謹慎,而中國人則首先看到其中的機遇,其次才去關注風險——德國的態度剛好相反。

  我想德國人可以向中國人學習的是,如果能夠勇于開啟新的項目,并在一些地方不盡如人意、甚至暫時遭遇失敗時坦然面對,同時專注于機遇,這將是很好的事情。這是我們必須向中國學習的、十分重要的一點。至于中國人能夠向我們學習什么,這得由您來解答。

  彭大偉:我能想到的是氫能等綠色清潔能源和技術,以及其它更多的領域——可能用“合作”比“學習”更貼切。

  彭大偉:您對歐盟提出的對華關系“三分法”(“伙伴、競爭者和制度對手”)有何看法?這種“三分法”是否會導致不同體制之間的對抗甚至攤牌?

  弗里德里希:德國新一屆聯邦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中就能找到您所提到的“三分法”。但當人們仔細看這些概念時會發現,“伙伴”是明確無誤的,我剛剛已經提到了,全球各國政府采取合作才能使我們成功戰勝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在“競爭”這一層面,“競爭”與其說是指中國與歐盟、中國與德國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如說更多地是指企業間的競爭——德國企業、荷蘭企業、法國企業、捷克企業、中國企業……企業之間存在競爭。

  至于“制度對手”這一提法,我必須坦誠地說,我不太清楚這到底想要表達什么,因為經過仔細思考后,我并不覺得歐盟有意愿改變其自身的政治制度,我同樣也不認為中國有改變其自身政治制度的意愿。

  在這一意義上,“制度對手”的問題實際上僅涉及不同權力體系之間的競爭,尤其是美國和中國之間。作為歐洲人,我們有很強的動力去確保美中對抗不走向升級,確保我們能夠在一個和平的世界里攜手合作。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布

一分快3地圖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网址-一级毛片无遮挡黄色视频-无码毛片专区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视频